#百家说史品书季#
问大伙一件事:你们知道大清是哪个皇帝打下的江山吗?
我猜这三个答案应该会频繁出现:
努尔哈赤,他就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清太祖。
皇太极,他一手创立了大清王朝,自己当上了皇帝。
顺治帝是大清第一位打进关内的皇帝。
努尔哈赤被人们叫做“清太祖”,但他其实没建起大清帝国。真正建大清还当上皇帝的是他的儿子皇太极,也就是太宗。大家之所以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,是因为没有他的话,皇太极建立大清和称帝可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努尔哈赤经过多年的四处征战,最终把女真各部都统一了起来,成立了后金,并自称为大汗。
皇太极拿到那块代表“上天选定”的传国玉玺后,就开始着手准备当皇帝,还把国家的名字从“后金”改成了“大清”。
尽管努哈赤没正式当上皇帝,但他绝对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。他靠着十三副盔甲起兵,一点点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:先统一了整个建州女真,接着又去攻打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,最终把女真各部都统一了起来,有了跟明朝对抗的实力。明朝对辽东的策略一直是“谁强就打压谁,谁弱就帮谁”,让各个部落互相牵制,这样他们就无法壮大起来。
但就算面对着巨大的压力,努尔哈赤还是顽强地在困难中挺了过来,并且完成了他的任务。
努尔哈赤之所以能闯出一番天地,不光是因为他身边的“五大臣”——何和礼、额亦都、安费扬古、扈尔汉和费英东,还有他那帮亲兄弟的支持也很重要。
努尔哈赤有四个弟弟,都说“打仗时亲兄弟最靠谱”,特别是他的三弟舒尔哈齐,在努尔哈赤打天下时功劳特别大,连明朝政府都把他俩看作一样重要。还有穆尔哈齐、雅尔哈齐和巴雅喇这三个弟弟,努尔哈赤对他们又怎样呢?
同一个妈生的弟弟: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
努尔哈赤有四个弟弟,但他们不是同一个妈生的。努尔哈赤的亲妈是额穆齐喜塔腊氏,他爸是建州左卫的指挥使塔克世。额穆齐可是出身名门,她爸是建州右卫的指挥使王杲,两家算是般配。额穆齐嫁给塔克世后,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。
大儿子努尔哈赤
三子名叫穆尔哈齐
四子叫雅尔哈齐
闺女就是沾河公主。
史书里写努尔哈赤的四弟雅尔哈齐的事儿特别少,就说了他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,24岁就没了,还没留下孩子。他活着的时候干了啥,咱们就不知道了。不过,后来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皇帝,给雅尔哈齐封了个多罗郡王的名号,还让他在太庙里被供奉着。
到了乾隆时期,乾隆皇上把老祖宗雅尔哈齐加进了盛京贤王祠里供奉。
为啥历史资料里写雅尔哈齐的事儿这么少啊?
这事儿得从雅尔哈齐、他大哥努尔哈赤,还有三哥舒尔哈齐小时候的事儿说起:努尔哈赤10岁那阵子,舒尔哈齐6岁,雅尔哈齐才4岁大,他们的亲妈额穆齐就因病去世了。
对于三个小孩子来说,没了妈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。
但对于努尔哈赤和他的两个兄弟,最让他们难过的并不是母亲的离世,而是之后那段艰难的日子。额穆齐去世后,肯姐纳拉氏就成了他们的新继母。
肯姐特别自私,可能是女人间的嫉妒心作祟,嫡妃额穆齐去世后,她就开始欺负那三个小孩,看他们各种不顺眼。纳拉氏不仅看不起努尔哈赤三兄弟,还常在他们爹塔克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。塔克世这个爹呢,也不心疼自己的儿子,对努尔哈赤一顿狠批,还觉得这三兄弟让整个家都不得安宁。
努尔哈赤和他的两个兄弟,在母亲额穆齐离世后,感觉家里就不再像个家,一点温暖都没有了。
努尔哈赤本来就不大爱吭声,加上年纪又小,根本没有力气反抗,所以总是默默地受着,从来不顶嘴。
肯姐之所以这么霸道,和她的背景有关。她的外祖母额穆齐来头不小,是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的千金;而肯姐呢,是哈达贝勒王台收养的闺女。王杲和王台两人互不信任,所以尽管王杲心疼自己的闺女和外孙,也不愿去管塔克世家里的事儿。
那塔克世又是怎样的呢?
塔克世娶肯姐,是因为她的身份地位,所以他肯定不会因为儿子的事情去惹恼她。
就这样,努尔哈赤和他的两个兄弟,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,都没有人来帮助他们。
但努尔哈赤心里特别坚强,母亲的去世让他早早地懂事了,刚过了十岁生日没多久,他就决定离开家,跟着一些年纪大的人进山去采野货。
过了几年,努尔哈赤大概十五六岁时,实在受不了继母那拉氏的白眼,就拉着比自己小四岁的弟弟舒尔哈齐,一起去投靠外祖父王杲。王杲对努尔哈赤兄弟俩很不错,让他们过了段安稳日子。
努尔哈赤去外公家时,没带上弟弟雅尔哈齐,雅尔哈齐呢,还留在爸爸塔克世的家里头。
后来,努尔哈赤带着仅有的十三副盔甲起兵,他和弟弟舒尔哈齐并肩作战,南征北讨,而雅尔哈齐并没有加入。到了1589年,雅尔哈齐去世,没有留下任何子女。他最初被安葬在新宾的永陵,后来又被移葬到了东京陵。
雅尔哈齐就像天上一闪而过的流星,很快就消失了,啥也没留下。
而他的哥哥舒尔哈齐,在跟着大哥努尔哈赤的日子里,不仅自己打了许多大胜仗,他的子孙们也变成了大清贵族里很重要的一群人。
但舒尔哈齐成了努尔哈赤巩固汗位路上的最大绊脚石,而且他还不懂得约束自己,结果最后被关起来直至去世。
努尔哈赤刚开始打拼时,舒尔哈齐一直都是他哥哥得力的好帮手。
明朝政府一直把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看作地位相当的人,舒尔哈齐还常常以建州卫都督的身份去北京进贡。努尔哈赤有四个弟弟,但只有舒尔哈齐多次代替哥哥努尔哈赤去北京(明朝京城)献礼。
朝鲜的历史资料里也写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地位。朝鲜的使臣去建州时,既得到了努尔哈赤的热情接待,也得到了舒尔哈齐的招待和宴席。不过他们两人的不同点就是,努尔哈赤用牛来招待贵宾,而舒尔哈齐则是用猪。
大家都听过“一座山上没法呆两只老虎”这话吧。努尔哈赤和他弟弟舒尔哈齐一起打拼,南征北战,最后当上了建州卫指挥使,还建立了后金,自封为大汗。可他弟弟舒尔哈齐“心里不满”,这样一来,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就越闹越大了。
1595年,舒尔哈齐在招待朝鲜来的申忠一时,看到申忠一送给他的礼物比他哥哥努尔哈赤的少很多,心里就不太高兴了。他便对申忠一说:“以后你要是再送礼来,要是还没我哥哥的多,我可就不乐意了。”从这话里能听出来,舒尔哈齐对自己现在的钱财和地位已经不满足了。
1599年,努尔哈赤带兵攻打哈达时,当着所有将士的面,在哈达城脚下狠狠批评了舒尔哈赤。舒尔哈齐觉得特别丢脸,他们俩兄弟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了。
1607年,在乌碣岩打仗时,舒尔哈齐和他的亲信没有和褚英、代善一起杀敌人,而是故意不出手。努尔哈赤很生气,想要按照军队的规矩杀掉常书等两位将军。但舒尔哈齐替他们说了好话,努尔哈赤这才不太情愿地饶了这两个人。
但努尔哈赤对弟弟已经非常生气,收回了他的军事指挥权,不让他再带兵打仗了。
过了两年,到了第三年的春天,没了军权的舒尔哈齐心里直嘀咕:“这样活着真没意思,还不如死了痛快。”于是,他和自己的几个儿子合计了一下,打算带着全家逃到黑扯木去。努尔哈赤知道后火冒三丈,不仅把弟弟的财产全都没收了,还狠心地杀了他两个儿子。
就这样,舒尔哈齐好不容易回到了建州。努尔哈赤心里头虽然挺不是滋味,但想着他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,还是把财产物归原主了。只不过,他把舒尔哈齐给关了起来,舒尔哈齐就这样在囚禁的地方待到1611年,最后因病去世了。
其实舒尔哈齐结局那么惨,就是因为在争夺汗位时输了。他那么想当汗王,还跟努尔哈赤对着干,没被直接杀掉,已经算是努尔哈赤手下留情了。毕竟是亲兄弟,努尔哈赤还是看在血缘关系的份上,才饶了他一命。
而且满族有个挺人性化的规矩,就是“父亲的过错不会牵连到孩子”。所以,努尔哈赤只处决了他的长子和三子,舒尔哈齐的其他儿子呢,不仅没事,还都被提拔重用了。像
阿敏作为“四大贝勒”中的一个,如果不是靠着他老爸舒尔哈赤的功绩,光靠他自己,是根本坐不上这个位子的。
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孩子,他从小就被努尔哈赤收养在宫里,和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关系很好。后来,他被封为郑亲王,还成了帮年幼顺治帝管理国家的摄政王之一。
努尔哈赤对他三弟舒尔哈齐,那真的是做到能做的最好了。他其实有权杀掉舒尔哈齐,还不让舒尔哈齐的子孙后代有出息;但他并没选择这条路。
不同母亲生的弟弟:穆尔哈齐和巴雅喇
建州卫左指挥使这种身份的人,肯定不会只有一个老婆,还会娶好几个小妾呢。
穆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,只比努尔哈赤小两岁,他们的妈妈是李佳氏。在努尔哈赤的四个弟弟里头,穆尔哈齐立下的功劳排在舒尔哈齐后面,是第二位的。
要说穆尔哈齐啊,他虽然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兄弟,但却非常支持努尔哈赤。当努尔哈赤刚开始起兵时,他的那些六祖后代为了向明朝讨好,多次想害努尔哈赤,可以说努尔哈赤那时是孤立无援,处境十分危险。但穆尔哈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,坚决要和兄长一起打拼天下。
穆尔哈齐天生就是个勇猛的人,是个很难得的厉害将领。努尔哈赤刚开始起兵时,手里兵马很少,如果不是“上阵亲兄弟”,兄弟几个心往一处使,是不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。穆尔哈齐呢,因为他特别勇猛善战,从小就被人叫做勇士。
1583年4月,努尔哈赤领着穆尔哈齐等人去攻打哲陈部。路上碰到大水,他就让大军先撤,自己只带了穆尔哈齐等80人继续往前。可没想到,有人提前给哲陈部首领透了信儿。结果,哲陈部一下来了800多人,打算跟努尔哈赤拼个你死我活。
战场上,努尔哈赤的手下乱成一团糟,他身旁就只剩穆尔哈齐等四个人了。好在努尔哈赤和穆尔哈齐两兄弟一条心,就凭他们四个人,用计策打败了八百人的包围。能以这么少的人战胜那么多,努尔哈赤真是命大。所以有人说,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建了后金,自封为大汗,还把年号定为“天命”,就是因为这事儿。
1586年7月,雅尔哈齐又一次跟着他的哥哥努尔哈赤去打仗。当努尔哈赤因为身上三十多个伤口没法再打下去时,雅尔哈齐勇敢地站出来,代替哥哥指挥,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。
当努尔哈赤的力量一点点壮大时,穆尔哈齐经常跟着带兵打仗,并且每次打仗他都冲在最前面,立下了很多大功。因此,努尔哈赤给他这个二弟封了个“青巴图鲁”的称号,意思就是勇敢坚定的战士。穆尔哈齐因为果敢、勇猛、有毅力,赢得了努尔哈赤的敬重。
在巴尔达城和古勒山的战斗中,穆尔哈齐都表现得非常英勇,还多次给哥哥出主意。不过,由于长年打仗,他身上多处受伤,落下了不少病痛,没法再上战场了。于是,努尔哈赤就让二弟在家安心养病。但遗憾的是,1620年穆尔哈齐还是因病去世了,享年60岁。
穆尔哈齐去世后,努尔哈赤特别难过,他亲自去吊唁,还安排了葬礼。到了1624年,他又把弟弟的坟墓移到了东京陵。
穆尔哈齐其实比三弟舒尔哈齐机灵多了,他没去掺和争夺大汗的位置,而是跟着大哥南征北战,立下不少战功。正因为这样,他赢得了大哥的敬重,自己得以安享晚年,子孙后代也受到重用,有很多后代在朝廷里担任重要官职。
巴雅喇是努尔哈赤那个不太待见的继母肯姐纳喇氏生的孩子。尽管肯姐对努尔哈赤不好,但努尔哈赤还是很大度地对待了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,带着巴雅喇一起打拼事业,四处征战。这足以说明,要想成就大事,心胸宽广真的很关键。
1598年,巴雅喇按照努尔哈赤的吩咐,和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一块去打安楚拉库路,成功劝降了一万多人,真是立了大功;到了1607年,巴雅喇又接到命令去攻打东海女真的窝集部,抓回来两千多俘虏。
巴雅喇没有二哥穆尔哈齐和三哥舒尔哈齐那么勇猛会打仗,因此他立的战功也不多。1624年,他因病去世,享年43岁,后来在顺治十年被朝廷追赠为多罗贝勒的称号。
结束语
努尔哈赤就靠着13副盔甲起兵,起初力量小,人又少,还受到族里人的排挤和陷害。但就算这样,他的三个弟弟穆尔哈齐、舒尔哈齐、巴雅喇还是选择跟着他一起打拼,这说明努尔哈赤的吸引力可真不小。
在三个弟弟努力奋斗、成就事业的过程中,努尔哈赤对他们很不错,分给了他们牛录和土地。
其实就是舒尔哈齐心里想着要当大汗,对努尔哈赤不忠,所以才被关了起来。